1480光年外恒星亮度奥秘变更:人工设备还是自然现象?

假想图,环绕一颗遥远恒星运转的大批彗星碎块假想图,环绕一颗遥远恒星运转的大批彗星碎块
左侧为戴森环(Dyson Ring),这是戴森构造的最简单形式。制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包裹整个恒星的戴森球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学奇迹,远比制作一大群环绕恒星飞行的小单体构造要困难得多  左侧为戴森环(Dyson Ring),这是戴森构造的最简单形式。制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包裹整个恒星的戴森球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学奇迹,远比制作一大群环绕恒星飞行的小单体构造要困难得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报道,可能会让很多爱好者们感到失望的消息是,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此前广泛流传可能与外星巨型建筑设施有关,甚至被以为可能存在一个正在制作中,用于采集恒星能源的“戴森球”构造的恒星KIC 8462852,实际上其一系列的特殊表现都很可能只是自然现象招致的,而非外星文化的产物。

  神秘的恒星光变

  客岁秋天,美国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塔贝撒·博亚津(Tabetha Boyajian)和同事们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480光年外天鹅座的一颗编号为KIC 8462852的恒星有些差别寻常——一个专门致力于从美国开普勒空间千里镜数据库中搜查系外行星存在线索的民间组织“行星搜查者”(planet hunters)发现这颗F型恒星的亮度会呈现差别寻常的起伏变更。F型恒星比太阳质量稍大一些,温度也更高一些。

  在所有这些波动起伏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十几个不均匀且看上去不像是自然成因的亮度降低信号,周期大概是100天两旁。科学家以为这可能暗示有某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从这颗恒星前方经由,因而暂时性地遮挡了恒星的一部分光芒。从客岁10月份开始,媒体情绪开始变得狂热,因为当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宣称恒星KIC 8462852的诡异光变信号符合一个巨型外星建筑群的特征。

  这样的情形也引起了“搜查地外智慧生命”(SETI)机构的关注,他们调用了该机构的艾伦千里镜并使其对准这颗恒星进行监听,但结果是并未监听到任何可能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的信号。在客岁11月,该机构报告称“未监听到任何可能与人工起源有关的信号”。

  随后,在今年1月份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公布的一份报告中,一位天文学家提出的观点更是为外星文化的猜想火上浇油,该报告中称,这颗恒星在从前的100年间亮度降低了大概20%:这样的情形是很难用自然原因来说明的,但却非常符合这样一种设想,那就是正在逐渐利用一个巨型建筑构造将恒星逐渐包裹起来以更好地采集并利用恒星能源。现在这篇研究论文已经被《天体物理学杂志》接收,即将发表。

  人工设施还是自然现象?

  但是,一项最新研究——同样已经被《天体物理学杂志》接收,即将发表——却指出,在仔细审查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论文所依据的观察数据之后,研究人员以为并没有可信的证据能够证明在从前的一个世纪里这颗恒星的亮度呈现了显著的变更。

  当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论文被上传到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上的,立刻便吸引了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的博士生迈克·伦德(Michael Lund)的留神,因为这项研究的数据起源非常特别,其数据来自一个名为“Digital Access to a Sky Century @ Harvard”(DASCH)的数据库。DASCH数据库内包含有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们在1885年至1993年之间拍摄的大概50万张天文图像底片,现在哈佛大学正在对这些传统底片进行并建立数据库。伦德以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中所指出的百年以来这颗恒星的亮度似乎呈现降低的实在情形很有可能只是由于差别的千里镜拍摄以及上世纪所使用的相机装备先进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差异。

  伦德成功地说服自己的博士导师,物理学与天文学教授凯文·斯塔孙(Keivan Stassun)以及自己长期的合作伙伴,利哈伊大学的天文学家约书亚·佩帕(Joshua Pepper),以为这个问题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索。而就在他们着手进行相关研究的同时,他们很快留神到德国业余天文学家迈克·席普科(Michael Hippke)以及美国宇航局的博士后研究员丹尼尔·安格豪森(Daniel Angerhausen)也正在沿着与他们相近的思路向前走。于是双方很快决定开展合作并联合撰写了论文向《天体物理学杂志》投稿。

  斯塔孙表示:“不管什么,只要你开展涉及几个差别起源的存档数据的相关研究,你就必须考虑到数据的精度极限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仔细审查了DASCH数据库中多个参考恒星的亮度变更情形,并发现其中很多恒星都在1960年代拍摄的底片上呈现了相似的亮度减弱现象。这就表明这种亮度减弱极可能是装备上的原因招致的,而不是恒星实在亮度真的产生了变更。”

  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过不管有无外星文化参与,正如博亚津在客岁的一次TED演讲中所说的那样,这颗恒星都仍然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恒星之一”。 “行星搜查者”最早在2009年便留神到这颗恒星拥有差别寻常的光变曲线。他们发现其存在连续长达一周两旁,亮度降低大概1%的亮度变更情形。这几乎等同于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从这颗恒星面前经过可能招致的结果。然 而如果真的是一颗行星,由于行星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因此其每次招致的光度降低曲线应该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很显然的是这颗恒星的亮度变更并非对称,因而更 像是一颗相似彗星这样拥有不规则外形的天体所形成的影响。

  随后这颗恒星的亮度在大概两年多的里又维持了大体上的稳定,但随后又呈现了连续几乎一周的亮度减低,并且这一次其亮度下跌幅度惊人达到15%两旁。此后又是连续两年两旁的平稳时期,但是到了2013年,这颗恒星的亮度开始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难以用自然原因说明的亮度变更,且连续时间长达100天。在其亮度下跌最严重的时间,其亮度衰减高达20%两旁。根据博亚津的计算,这相当于1000个地球那么大的天体从这颗恒星前方经由时才有可能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

  斯塔孙表示:“开普勒千里镜的数据中,在其他恒星上也能观察到相似的亮度变更,但都不是像这一案例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数量和复杂程度。”

  博亚津和她的同事们考虑了各种差别的可能性,包括这颗恒星自身输出功率的变更,一次相似地球-月球碰撞类型的撞击事件,或者是有星际尘埃云从地球与这颗恒星之间的空间经由,从而阻挡 了我们的观察视线,以及这颗恒星可能存在一个矮星伴星,其亮度较弱,在环绕恒星运转时可能形成亮度降低。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完全为所有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 理说明。现在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案就是假定那里存在一颗巨型彗星,这颗彗星产生了解体,形成数以千计的大小碎块,但是这一理论仍然难以说明从前100年间这颗恒星产生的长期亮度降低。

  席普科总结道:“这对于这个问题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那里根本就没有外星文化?或许还不能断言。毕竟开普勒千里镜所观察到的亮度变更是实在存在的,似乎有什么物体正在从这颗恒星面前经过,而我们对于那究竟是什么仍然毫无头绪!”

  开普勒千里镜现在已经不再对天鹅座天区进行巡天观察了,但席普科指出,这个问题已经吸引 了全世界数以千计的业余天文爱好者们,他们将他们的千里镜装备指向这颗恒星,拍摄大批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发送给美国变星观察协会,希望能够从中识别出新的亮 度降低信号,从而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参考。(晨风)

转载自:https://tech.sina.com.cn/d/s/2016-05-13/doc-ifxsenvn7111005.shtml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智乐兔
转载请注明:转自《1480光年外恒星亮度奥秘变更:人工设备还是自然现象?
本文地址:https://www.zhiletu.com/archives-6641.html
关注公众号:智乐兔

赞赏

wechat pay微信赞赏alipay pay支付宝赞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X

售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智乐兔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