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乐兔

常识科普

  • 生活中的物理-怎样用冰来取火

    生活中的物理-怎样用冰来取火

    其实,就是冰块也可以用来做制造透镜的材料,因此也就可以用来取火,只要它相当透明就行。冰在折射光线的时候,本身并不烧热和融化,它的折射率只比水略低一些,因此,大家既然能够用盛水的圆瓶取火,也就一定可以用冰块透镜来取火。 冰制的透镜在儒勒•凡尔纳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那部小说里起过很大的作用。当这批旅行家失落了他们的打火器,在零下48摄氏度的极冷天得不到火的时候,克劳波尼博士正是用这个方法燃着火堆的。 “这简直太不幸了。”哈特拉斯向博士说。 “是的。”博士回答。 “大家连一个望远镜都没有,若有望远镜,倒可以把透镜拿下来取火了。” “是呀,”博士回答说,“可是真太遗憾了,大家竟没有这个东西;太阳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蛋壳容易破碎吗

    生活中的物理-蛋壳容易破碎吗

    《死魂灵》里那个深谋远虑的吉法•摩基维支曾在好几个哲学问题上绞过脑汁,当中有如此的一个问题:“哼,若像是生蛋的。那蛋壳应该不至于厚到没有什么炮弹打得碎吧!唉,唉,现在是到了发明一种新火器的时候了。” 果戈里的这位哲学家,若知道普通的蛋壳虽然很薄,却也不是什么脆弱的东西,他一定会大吃一惊的。把蛋放在两手的掌心之间,用力挤压它的两端,是不是很容易把它任碎呢?在这种情况下要压碎蛋壳,非用很大的力气不可(图162)。 蛋壳所以特别坚固,完全由于它的形状是凸出的。各种穹隆和拱门所以都很坚固,也是由于同样的原理。 图163的窗顶上有一个小型石拱。重力S(也就是窗顶上面那部分砖墙的重力)向下施着压力,压在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奔马”和“不听摆布”的鸡蛋

    生活中的物理-“奔马”和“不听摆布”的鸡蛋

    依据物体平衡的种类和稳度的概念,大家可以做几件有趣的学具,在制作和学习中来加深理解和巩固这些知识。 1.“奔马”:在马粪纸上画一只奔马(6-7厘米长),剪下。再把它放在另外的马粪纸上,沿边缘再剪一只。把它们合在一起,中间夹一根一端砸扁的且弯成弧形的铁丝(总长20厘米,直径1毫米左右),用胶水将它们粘牢,铁丝的另一端绕成一个圆团,如图1.20所示。调节圆团的大小和铁丝的弯曲程度,直到用手指托住“奔马”的后蹄,使马能保持平衡为止。当拨动马时,可看到马能在手指上任意摆动,跃跃欲奔却又始终掉不下来。你能解释这里的原因吗? 2.“不听摆布”的鸡蛋:找一只鸡蛋,用针戳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小孔,拿针筒吸出蛋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多孔的冻豆腐

    生活中的物理-多孔的冻豆腐

    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冻豆腐”,那真算得上是一种别具风味的美菜呢! 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冰冻以后,它的模样为啥会变得象泡沫塑料呢? 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大家知道,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象泡沫塑料一样。冻豆腐经过烹调,这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水中煮水与煮酒

    生活中的物理-水中煮水与煮酒

    沸腾是液体内部与外部强烈汽化的表现,但须伴伴随液体的大量吸热。若在常压下用100℃沸腾的水去煮水,水能沸腾吗?煮酒呢?请你实践一下。 将平底的深、浅茶杯各一只均倒半杯冷水,取同样的浅茶杯倒半杯高度数的白酒,把三只杯子一起放入饭锅中。向锅里加冷水,至两浅杯浮起,深杯仍沉在锅底为止。盖锅盖,置于旺火炉上加热,如图1.64。 当听到水响并闻到酒香时,打开锅盖,观察伴随温度的不断升高,哪个杯子里的液体先沸腾?当锅中水沸腾时,深、浅杯中的水都沸腾吗?程度如何(若现象不明显;可盖上锅盖等锅中水强烈沸腾后再观察)?用温度计依次测量各杯中液体的温度,并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你看到的会是白酒先沸腾,这是由于高度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简易太阳灶

    生活中的物理-简易太阳灶

    【制作方法】 1.找一个旧炒菜锅,用砂纸打磨干净,收集一些铝箔纸,用圆笔杆在桌面上抹平,平整地贴在炒菜锅的内部,作为聚光镜使用。 2.用四根长度为锅直径2倍的铁丝做一个支架,支起一个用罐头盒做的有柄锅,作为太阳能收集器,如图14.10-1所示。 3.做一个支座,座上端的中心安一个铁球,铁球上套一个铁皮外套,成为一个转向器,铁皮外套的上面做成和炒菜锅一样的凹面形状,把作为聚光镜的锅焊在上面,可以方便地调整角度和方向。 【使用方法】 1.调整聚光镜,使其底面对准太阳,用一张小纸片,在聚光镜的上方确定会聚光的焦点。然后调整上部支架的高度,使太阳能收集器的位置正好在焦点附近。 2.在收集器的盒内装上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大家怎样喝水

    生活中的物理-大家怎样喝水

    咦!难道连如此一个题目还有什么值得去想一下的吗?当然,大家已经习惯把杯子或茶匙放到嘴唇边,把里面装着的液体“吸”进去。就正是这个大家已经非常习惯了的简单的“吸”的动作需要解释一下。真的,为啥液体会流进大家的口腔去呢?是什么东西使它流进去的?原因是如此的:在喝水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把胸腔扩大,如此就把口腔里的空气抽去,使口腔里的压力减低;于是,在外面的空气压力作用之下,液体就要流到压力比较小的地方──流进到口腔里去了。这里发生的现象,跟连通管里的液体所发生的完全一样,假如大家把在连通管的一个管里液面上的空气抽稀薄,这时候,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连通管这一个管里的液面就会升高。相反,若你用嘴唇严密地裹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金碗不如木碗好

    生活中的物理-金碗不如木碗好

    茹自青 传说,有个国王要给臣民们赐发鸡汤,并宣布:谁喝得最快,谁对国王最忠。不同地位的人喝汤,用的碗不一样:皇族用金碗,大臣用银碗,卫士用铁碗,随从用木碗。 赐汤的时辰到了,众人跪下,厨师为每个人都盛满了一碗热汤。主事人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喝汤。皇族、大臣和卫士们个个心急如火,巴不得端起碗,一口把鸡汤喝下去,但是他们一摸到碗,立即就被烫得把手缩回去。随从们却不慌不忙地端起碗,最先把汤喝完了。 为啥随从能端起碗,先把鸡场喝完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让大家先作一个实验。 取形态完全同样的三根筷子,一根是木质的,一根是铜的,一根是铁的。在它们上端侧面用猪油各粘住一粒黄豆,粘好后把筷子的下端放在玻璃杯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人对热的认识过程

    生活中的物理-人对热的认识过程

    张计怀 热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热学的发展史上曾有一种错误的理论──热质说。热质说以为热是一种物质,它渗透到物体空隙中,是一种无质量的流体。这种所谓的流体物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保持总量守恒。物体内所含热质的多少,决定物体的温度和热量,物体内含的热质多,温度就高,热量也多;反之,物体内含的热质少,温度就低,热量也少。热质说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后来又得到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桑狄的支持。到了18世纪初,哈雷大学教授施塔耳,又引入了“燃素”的概念,他以为燃烧着的物质所发出的热,是由于有一种叫做“燃素”的物质起作用,这一观点更进一步巩固了热质说。热质说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饮料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物理-饮料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蒙古族中学 王爱生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废弃塑料饮料瓶,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变废为宝、开发为课程资源,为实验教学“添砖加瓦”,使物理教学体现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一物多用”的典型事例,能够逐步养成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如此思索下,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以其抛砖引玉。 一、 对饮料瓶不进行任何技术处理,就可以做如下实验 1. 压缩气体体积,气体液化演示 拧开瓶盖,滴入几点乙醚,拧紧瓶盖后,稍待一会,蒸发,乙醚液体不见了。当用手挤压瓶体时,乙醚液体重新出现在瓶壁上。这表明压缩气体体积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电冰箱节电小常识

    生活中的物理-电冰箱节电小常识

    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每个家庭。科学地使用这些电器,不仅能充分发挥家电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可以节约用电,对个人和国家都有好处。   电冰箱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决不能靠近热源,以保证散热片很好地散热。使用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电冰箱内的食物不要放得太满,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准备食用的冷冻食物,要提前在冷藏室里慢慢融化,如此可以降低冷藏室温度,节省电能消耗。电冰箱内的温度控制器上标有1、2、3、4、不停、冷等字林,一般数字越大,表示箱内温度越低。在夏天,一般要调在3处,在冬天,要调在1处,春、秋天调在2处。若使用不当,往往引起压缩机频繁起动或连续工作 ...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的物理-吃鸡蛋有诀窍

    生活中的物理-吃鸡蛋有诀窍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 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若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同样。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 ...

    查看全文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X

售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智乐兔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