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春秋(系列之五)摘录


十五、山东东明徐氏宗谱

黄帝(前2717-前2599年,本姓公孙,后改姓姬,号轩辕氏,黄帝二十五子。他开创了中华新纪元。)

颛顼(黄帝的孙子高阳立,将东夷部落联盟和炎黄部落联盟合二为一,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写上了极为浓重的一笔。)

喾(黄帝曾孙高辛立)

尧(喾的儿子放勋立)

舜(舜是颛顼的六世孙)

大业(颛顼的曾孙)

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六个儿子,也有的说是三个儿子,在虞舜时期,他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

大费(皋陶的长子,又称伯益,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

若木(伯益的二子,被夏启封于徐)

徐君偃(即徐偃王,伯益的三十三世后人,自幼极为聪明仁爱,17岁时已才艺过人,诗礼俱足,20岁时文武兼备,胸怀雄韬大略。继位后,更是励精图治,广行仁义,去除刑争,”弛甲戈之被,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被服慈惠,视物如伤,以怀诸侯,诸侯贽生死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是共戴君为王。”其重农耕,减赋税,促商贸,廉治国,善待大众,深受百姓爱戴,国力日渐强大。时周穆王醉心于云游四方,荒于国政,往往一出就是几年,无人理政,诸侯积怨深厚。在周围诸侯再三谏言下,徐偃王萌生了”替天行道”的愿望,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发,意欲兵不血刃取代周天子。正在昆仑山上西王母那里作客的周穆王闻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调军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审时度势,为免于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其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周穆王迫于徐偃王有深厚的民众基础,且徐偃王及早罢兵,主动隐退,便封徐偃王的子孙继续在徐国为诸侯。)

徐章禹(亦作章羽,徐偃王的十二世后人。徐国传到章禹为国君时,被吴所灭。)

徐国被吞后,一部分徐民北迁,入今江苏徐州、山东、河南等地一带,其中尤以山东南部为最,鲁东南部更甚,即东海郡等地,世居于此。南朝齐王险所撰《姓谱》载有徐姓五个较早的郡望中就有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的东海郡。……战国时期,章禹的12世徐诜率领族人向西迁移,进入关中,继而到达甘肃肃州(今甘肃酒泉)等地。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徐诜曾做过秦庄襄王的宰相,庄襄王是秦始皇的父亲,这说明最迟在战国末年,徐诜已率族人已西迁到陕晋关中或其以西地区。以后徐姓十大郡望之一的新丰郡与此便有一定的关系。据考证:西迁前,这支徐民世居东海郡。徐诜率领族人西迁晋陕、甘肃,后因战乱这支徐民由甘肃肃州东迁至山西(迁徙的不详)。

明朝洪武元年至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政府组织大移民,按照”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政策徐璋叔侄7人随其他姓氏东迁(因当时政府规定:”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徐璋到了政府指定的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明称直隶,康熙八年,即1669年改为直隶省。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1949年东明县划归平原省,1952年东明县划归河南省。1963年,东明县划归山东省。)其侄儿们不知迁到了何处。秦人徐诜(徐子章禹的12世孙),西汉虢(今陕西宝鸡)人徐敖、扶风(今陕西凤翔)大儒徐业、东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徐干……就是这支徐姓人的骄傲。

明朝洪武年间响应政府号召,由山西东迁至直隶大名府东明县的始祖是徐璋——二世祖徐溶——三世祖徐朝——四世祖徐伯嘉——五世祖徐自强——六世祖徐学孟——七世祖徐迁臣——八世祖徐玢——九世祖徐郁文——十世祖徐国治——十一世祖徐永立——十二世祖徐连仲 ——十三世徐凤时——十四世(徐喜善、徐进善、徐三善)——十五世(徐义安、徐怀安、徐聚安)——十六世(徐中长、徐中荣)——-传至徐翎超(中国当代艺术界钟馗画掌门)是十九世。

(参考书籍:《史记》、《易·系辞下》、《国语·晋语》、《纬略》卷八、《大戴礼记》、《世本·作篇》、《徐氏宗谱》、《荀子》、《楚辞》、《春秋左氏传》、《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韩非子》、《诗经·鲁颂·炯》、《中华徐氏通谱》、《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东明县志》、《姓谱》、《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明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山东地方志》等数十部史料性书籍。)

十六、山东部分徐姓村庄及其历史和由来

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徐夹堤:据《徐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徐氏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当时居住在黄河的两堤中间,以姓氏和地物命名为徐夹堤。

菏泽市东明县小井乡徐庄村:永初年间(一四零四年),徐氏祖从河南怀庆府卫后镇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为徐庄村。

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徐庄:明朝时徐氏自洪洞县迁巨城东北二十五里立村依姓氏取村名徐庄。

菏泽市徐庄:明洪武七年徐氏迁此立村,依姓氏取村名徐庄。

菏泽市徐堂:明永乐九年徐氏自青州诸城县西北徐家堂,迁此立村仍取村名徐家堂,简称徐堂。

菏泽市徐庄:明洪武年间徐氏自太原迁此立村,依姓氏取村名徐庄。

菏泽市徐楼:明洪武十年徐氏自山西洪洞初迁本县大义北徐楼,至清初徙现址定居立村,依姓氏取村名徐楼。

菏泽市巨野县大义镇西徐庄:徐氏祖藉山西阳曲县北宋时移巨野袁全集,三支大义西现址,取村名徐庄,因居于大义之西解放后称西徐庄。

菏泽市徐楼:明嘉靖年间徐氏自金乡县城北徐楼迁此立村,依姓氏仍取村名徐楼。

菏泽市南徐庄:明洪武四年徐氏自山西洪洞奉诏徙此,因地处清时合药保(葛店)之南,以此与姓氏取村名南徐庄。

菏泽市徐楼:约于明末徐氏自成武南徐海迁此取村名徐楼。

菏泽市巨野县柳林镇徐堂:据碑文约于元至正年间徐氏自本县南苑仓集迁此,取村名徐堂。

菏泽市徐庄:明洪武年间徐氏自洪洞迁此,取村名徐庄。

菏泽市巨野县万丰镇徐庄:北宋太宗年间徐氏自山西太原府阳曲阳迁此定居立村,全村均为徐氏故自始至今以徐庄为村名。

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明永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此建村。

菏泽市郓城县武安镇:明洪武年间,大名府滑县迁此立村。

菏泽市郓城县黄安镇: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

菏泽市郓城县程屯镇: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高村迁郓城县黄集之宋垓,明成化年间,复迁此建村。

菏泽市郓城县玉黄庙镇:明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先迁郓邑樊楼,后又迁此建村。

菏泽市郓城县侯咽集镇:明成化年间,从郓城东南王沙湾迁此定居。

菏泽市郓城县丁里长镇: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郓城,万历年间,由郓分支至此立村。郓城县丁里长镇。

菏泽市鄄城县凤凰乡徐垓;明洪武年间,徐氏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建村,以姓氏取名为徐垓。后温、郭、刘、张、彭等氏祖相继迁入,村名沿用至今。

菏泽市曹县砖庙镇徐庄:据《徐氏家谱》载:元朝末年,山西乐平县徐氏因灾荒迁此,以姓命村,徐庄。

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徐集:据《徐氏家谱》载:明洪武间(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徐氏始祖讳应详自山西洪洞迁曹,因成集而得名徐集。

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徐楼:据《徐氏家谱》载:明洪武初年,徐氏始祖讳二老自山西洪洞迁至曹邑北徐集,其后裔南迁八里许,因建楼,而名徐楼。

菏泽市曹县孙老家镇徐楼:据《徐氏家谱》载:元末,徐氏为避兵燹由磐石镇迁至江宁,明初,返回二人,其后裔转迁于此,以姓名徐楼。

菏泽市曹县徐庄:据《徐氏族谱》载:徐氏世居磐石镇,元末,避兵昆仲三人迁南京,至明定鼎后回曹二人,其裔分迁柳河集,清康熙间(一六二二至一七二二年),析此,以姓命名徐庄。

菏泽市曹县徐庄:清道光二十年(一九四零年)郑南庄徐楼徐氏于此置佃户村,遂以姓命村徐庄。

菏泽市曹县安蔡楼镇徐楼:据《徐氏家谱》载:元末,徐氏世居磐石镇,元末,避乱迁南京,清嘉庆五年(一八零零年)析此,回筑寨而名徐寨,又建楼,改名徐楼。

菏泽市单县徐寨镇徐寨:明建文年间(一三九至一四零二年),此处是徐楼村,徐氏的下庄子,后修一寨垣,取名徐寨。

菏泽市单县莱河镇:明成化十六年(一四八零年),徐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所建,因四周挖有围村海子得名。

菏泽市曹县王集镇徐楼:据《徐氏族谱》载:明初,徐氏自金陵迁至曹县城东徐楼(今属孙老家镇),清初,分支于此建村,仍名徐楼。

菏泽市曹县楼庄乡徐庄:据《徐氏家谱》载:元末,徐氏由曹县磐石镇迁往南京,明洪武年间(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由南京迁返故乡,七世祖讳翠转迁于此,以姓名村徐庄。

菏泽市曹县郑庄乡徐楼:据《徐氏家谱》载:徐氏祖居磐石镇,元末、为避兵乱迁至南京,明洪武年间(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复回磐石镇,嘉靖年间(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七世祖讳栋字承川,迁城西南,十五里定居,因建楼,乃取村名徐。

菏泽市徐桥:明洪武年间(一三六八年于一三九八年),徐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东北角有砖桥一座,故得村名徐桥。

菏泽市曹县青岗集徐庄:据《徐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一三六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徐氏始祖讳二老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徐楼(今莘冢集),后分支于此,因于村东建庙堂一座,故名徐堂,清嘉庆年间(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二零年),改名徐庄。

菏泽市曹县大集乡徐庄:明初,徐氏先祖讳贵自磐石镇迁居徐楼(今属阎店楼镇),其后裔析此,以姓命村徐庄。

菏泽市大徐庄:清康熙年间(一六六二年至一七二二年),徐氏自曹县西关迁此建村,名大徐庄。

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大徐庄,二徐庄和三徐庄:明建文年间,徐氏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每人建村,按长顺序分别命名为大徐庄、二徐庄和三徐庄。现为一个村委会。

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徐庄:明洪武年间,徐氏从辽阳县迁此建村,名徐庄,解放战争时期改为今名。

菏泽市牡丹区皇镇徐岗屯: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迁建村,因建村于岗上,故取名徐岗屯。

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徐庄:据《徐氏家谱》记载,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曹州东北40里许三徐庄后分居一支迁此守取名徐庄。

菏泽市定陶县半堤乡大徐庄:据《徐氏祖谱》记载:徐氏徐云扬于清顺治十七年(一六六零年),从陈集徐庄迁居此村,因徐云扬是长子,故叫大徐庄。

菏泽市成武县成武镇徐小楼: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徐氏分支从韩铺(今属九女集乡)迁此立村,盖小楼一座,故名徐小楼,建国后,随县城南移,韩庄、崔庄,徐小楼三村连成一片,通称徐小楼。

菏泽市成武县汶上镇徐海: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成武县西北二十四里立村,名徐海。

菏泽市成武县党集乡徐楼:清光绪初年(1875年),徐国良兄弟三人从徐老家迁来建村,故名徐楼。

声明: 除非转自他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外,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智乐兔
转载请注明:转自《徐氏春秋(系列之五)摘录
本文地址:https://www.zhiletu.com/archives-4908.html
关注公众号:智乐兔

赞赏

wechat pay微信赞赏alipay pay支付宝赞赏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X

售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智乐兔官微